181-2775-1899
信
在
线
咨
询

一、表面处理废水的处理方法
1.磨光、抛光废水
在对零进行磨光和抛光的过程中,由于存在磨料和抛光剂,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化学需氧量(COD)、生化需氧量(BOD)和悬浮物(SS)。
一般可以参考以下的处理工艺流程进行处理:废水→调节池→混凝反应池→沉淀池→水解酸化池→好氧池→二沉池→过滤→排放。
2.除油脱脂污水处理
常见的脱脂方法包括:有机溶剂脱脂、化学脱脂、电化学脱脂和超声波脱脂。除了有机溶剂脱脂之外,其它脱脂工艺所使用的脱脂剂中含有碱性物质、表面活性剂和缓蚀剂等,因此废水的主要污染物包括pH值、悬浮物(SS)、化学需氧量(COD)、生化需氧量(BOD)、石油类物质和色度等。
处理工艺一般可以参考以下步骤:废水→隔油池→调节池→气浮设备→厌氧处理或水解酸化→好氧生物处理→沉淀→过滤或吸附→排放。
这一类废水通常含有乳化油,因此在进行气浮处理之前,需要添加CaCl2作为破乳剂,以便分解乳化油,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气浮设备进行去除。
当废水中COD浓度高时,可先采用厌氧生化处理,如不高,则可只采用好氧生化处理。
3.酸洗磷化废水的处理方法
酸洗废水主要在对钢铁零件的酸洗除锈过程中产生,废水pH一般为2-3,还有高浓度的Fe2+,SS浓度也高。
处理流程如下:废水经过调节池、中和池、曝气氧化池、混凝反应池、沉淀池、过滤池,最后进入pH回调池,最终排放。
磷化废水也称为皮膜废水,是指铁制品在含有锰、铁、锌等磷酸盐的溶液中经过化学处理,表面形成一层难溶于水的磷酸盐保护膜,这层膜作为喷涂的底层,能够有效防止铁件生锈。该类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:pH、SS、PO43-、COD、Zn2+等。
可以按照以下工艺流程进行处理:废水→调节池→初级混凝反应池→沉淀池→二级混凝反应池→二次沉淀池→过滤池→排放。
4.铝阳极氧化废水的处理方法
所含的污染物主要包括pH、化学需氧量(COD)、磷酸根(PO43-)、悬浮物(SS)等,因此可以采用磷化废水处理工艺对阳极氧化废水进行处理。
二、电镀废水处理
电镀生产工艺种类繁多,不同的电镀工艺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废水。一般来说,电镀企业排放的废水主要包括酸碱类的前处理废水,以及氰化镀铜产生的含氰废水、含铜废水、含镍废水和含铬废水等重金属废水。此外还有多种电镀废液产生。对于含不同类型污染物的电镀废水有不同的处理方法,分别介绍如下:
1.含氰废水
目前,处理含氰废水的成熟技术是碱性氯化法。该方法的原理是在碱性环境下,通过氯系氧化剂来破坏并去除废水中的氰化物。处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:第一阶段是将氰化物氧化为氰酸盐,但此时氰化物的破坏并不完全,这一阶段称为不完全氧化阶段;第二阶段则是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,这一阶段称为完全氧化阶段。该法的原理是废水在碱性条件下,采用氯系氧化剂将氰化物破坏而除去的方法,处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,第一阶段是将氰氧化为氰酸盐,对氰破坏不彻底,叫做不完全氧化阶段,第二阶段是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,叫完全氧化阶段。
处理工艺流程为:含氰废水→调节池→一级破氰池→二级破氰池→斜沉池→过滤池→回调池→排放。
反应条件控制:
一级氧化破氰的pH值范围为10至11;理论投药比例为简单氰化物CN-与氯气Cl2的比例为1:2.73,而复合氰化物CN-与氯气Cl2的比例为1:3.42。使用ORP仪器控制反应终点在300至350mv之间,反应时间为10到15分钟。
二级氧化去除氰化物:pH值调整在7至8之间(可使用硫酸H2SO4进行调整);理论投药比例为:简单氰化物CN-与氯气Cl2的比例为1:4.09,复合氰化物CN-与氯气Cl2的比例也是1:4.09。使用ORP仪器将反应终点控制在600至700毫伏之间;反应时间为10至30分钟。反映水中的余氯浓度应控制在3至5毫克每升。经处理的含氰废水与电镀综合废水混合后共同进行处理。
2.含铬废水处理
含有六价铬的废水通常使用铬还原法进行处理。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在酸性环境下,加入还原剂如硫酸亚铁、亚硫酸钠、亚硫酸氢钠或二氧化硫等,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。然后,再加入氢氧化钠、氢氧化钙或石灰等调节pH值,使三价铬形成氢氧化物沉淀,从废水中分离出来。
处理工艺流程如下:含Cr6+的废水→调节池→还原反应池→混凝反应池→沉淀池→过滤器→ pH调节池→排放。
还原反应条件的控制:使用硫酸调整pH值至2.5至3范围内,然后加入还原剂进行反应。反应的终点应通过ORP仪器控制在300至330毫伏,具体数值需要进行调试来确认,反应时间大约为15到20分钟。搅拌可以使用机械搅拌、压缩空气搅拌或水力搅拌的方式。
混凝反应控制条件:PH值:7~9,反应时间:15~20分钟。
3.综合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
综合重金属废水由含有铜、镍、锌等非络合物的重金属废水以及酸和碱的前处理废水构成。这种废水处理方法相对简单,通常是在碱性条件下通过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来进行处理。
处理工艺流程为:综合重金属废水→调节池→快速混合池→缓慢混合池→斜管沉淀池→过滤→ pH调节池→排放。
反应条件一般控制在pH值9~10,具体最佳pH条件由调试时确定。快速混合池的反应时间为20到30分钟,而慢混合池的反应时间为10到20分钟。搅拌方式以机械搅拌最好,也可用空气搅拌。
4.多种电镀废水综合处理
当电镀厂排放有多种废水时,例如含氰废水、含六价铬废水、酸碱废水以及含重金属的铜、镍、锌等综合废水,通常会采用废水分流处理的方式。首先,需将含氰废水和含铬废水从生产线单独收集,并按照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。处理完成后,将这些废水合并入综合废水中,再通过混凝沉淀的方法进行后续处理。处理工艺流程如下:
含氰废水→调节池→一级破氰池→二级破氰池→综合废水池
含铬废水→调节池→铬还原池→综合废水池
综合废水→综合废水池→快速混合池→缓慢混合池→斜管沉淀池→中间储水池→过滤器→ pH调节池→排放
三、线路板废水处理
生产线路板的公司在进行磨板、蚀刻、电镀、孔金属化、显影和脱膜等工序时,会产生线路板废水。线路板废水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类型:
?化学沉铜和蚀刻工序产生的含铜废水具有络合和螯合特性,其pH值通常在9到10之间,铜离子(Cu2+)的浓度可高达100至200毫克每升。
?电镀、磨板和刷板前的清洗工序会产生大量酸性重金属废水(非络合铜废水),这种废水中含有退锡/铅的成分,其pH值在3到4之间,铜离子浓度小于100毫克/升,锡离子浓度小于10毫克/升,并且还含有微量的铅离子等重金属。
?干膜、脱膜、显影、脱油墨和丝网清洗等工序会产生高浓度的有机油墨废液,COD浓度通常在3000至4000毫克/升之间。
针对线路板废水的多样性,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废水进行分流,并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。
1.含铜络合物的废水(铜氨络合废水)
这种废水中的重金属Cu²⁺与氨结合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络合物,因此使用常规的氢氧化物混凝反应方法无法生成氢氧化铜沉淀。通常使用硫化法进行处理,这种方法是通过硫化物中的S2-与铜氨络合离子中的Cu2+反应,生成CuS沉淀,从而将铜从废水中分离。同时,过量的S2-会用铁盐处理,形成FeS沉淀以便去除。一般采用硫化法进行处理,硫化法是指用硫化物中的S2-与铜氨络合离子中的Cu2+生成CuS沉淀,使铜从废水中分离,而过量的S2-用铁盐使其生产FeS沉淀去除。
处理工艺流程为:铜氨络合废水→调节池→破络反应池→混凝反应池→斜管沉淀池→中间水池→过滤器→ pH调节池→排放。
反应条件的控制要根据各厂水质的不同在调试中确定。通常在添加加硫化物等破络剂之前,会将pH值调整为中性或微偏碱性,以防止生成硫化氢,也有些情况下会将pH值调至略微偏酸性。硫化物的用量是根据废水中铜氨络合离子的含量来决定的,通常会添加一定的过量药剂。在破络池安装ORP仪器进行测定时,当电位达到-300mV(这是经验值),可以认为硫化物的浓度过高,反应已完成。采用投加亚铁盐的方法去除过量的硫化物,亚铁的加入量根据调试结果确定,并通过流量计进行定量添加。破络池的反应时间为15至20分钟,而混凝反应池的反应时间同样为15至20分钟。
2.油墨废水处理
脱膜和去除油墨的废水因水量较少,通常采取间歇处理的方法。通过在酸性环境下将有机油墨从废水中分离出来,利用其产生悬浮物的特性进行去除。经过预处理的油墨废水可以与综合废水合并,进行后续处理。如果水量较大,则可以单独采用生化法进行处理。
处理工艺流程如下:有机油墨废水→酸化去渣池→排入综合废水池或进行生物处理。
当废水量较少时,反应池中的油墨颗粒在气泡的浮力作用下会浮到水面,形成浮渣,能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撇取;而当废水量较大时,可以使用板框压滤机进行脱水,或者在撇去浮渣后进行生化处理,以进一步降低COD值。
3.线路板综合废水
这类废水主要含有酸碱、Cu²⁺、Sn²⁺、Pb²⁺等重金属,处理方法与电镀废水相同,采用氢氧化物混凝沉淀法进行处理。
4.多种线路板废水的综合治理
当一个线路板厂产生上述几种线路板废水时,应将铜氨络合废水、油墨废水和综合重金属废水分开收集。油墨废水应经过预处理后,与综合废水混合进行后续处理。而铜氨络合废水则需单独处理后再进入综合废水处理系统。
处理工艺流程如下:
铜氨络合废水→调节池→破络反应池→混凝反应池→斜管沉淀池→中间水池
有机油墨废水→酸化去渣池→进入综合废水池
综合废水→综合废水池→快速混合池→慢速混合池→斜管沉淀池→中间储水池→过滤器→pH调节池→排放
四、常见有机污染物废水的处理方法
1.生活污水处理
较为常见的生活污水处理方法是A2/O法,其处理工艺流程如下:
生活污水
2.印染废水处理
这种废水的水量大、色度较高,成分也较为复杂。通常可以采用水解酸化、接触氧化和物化相结合的方法来处理印染废水。
处理工艺流程如下:
印染废水→调节池→混凝反应池1 →斜沉池→水解酸化池→接触氧化池→氧化反应池→混凝反应池2 →二沉池→中间池→过滤器→清水池→排放